“东莞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产业科技创新活动在松山湖举办

发布日期:2024-12-18 作者:市科协 来源:南方+ 浏览次数:300

12月10日,“东莞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产业科技创新活动在中国电子南方软件园松山湖园区举办。中国散裂中子源、深圳诡谷子 AI 实验室、东莞市科创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受邀作主题演讲,分享在科技成果转化、资本运作的经验成果,5个初创科技项目轮番登台路演,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合作桥梁。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张春扬,市委军民融合办主任陈俊,中国电子南方软件园总经理罗铮,市科技局、松山湖科创局相关负责人,60家东莞市智能制造企业、3家科研机构、8家风投公司代表,5家人工智能产业项目路演代表参会。
5.jpg

巧解技术难题,大装置、孵化器邀企合作

今年7月1日,由东莞市科协创办的“东莞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在中国电子南方软件园松山湖园区挂牌设立,旨在打造东莞市科技工作者精神之家、组织之家、事业之家、服务之家、人才之家,进一步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

“自成立以来,东莞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全力打造集科技人才服务、企业创新服务、学术交流服务、科学普及的平台。在产业生态赋能服务方面,通过链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市场、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创新主体,整合技术、人才、项目、平台优势,促进企业创新要素的集聚并提供专业配套服务。”东莞市科技工作者之家秘书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6.jpg

主题分享环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冯敬宇介绍了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概况、应用领域和用户课题完成情况。

她介绍道:“散裂中子源在科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中子不带电,可与原子核作用,进行材料三维深度无损检测,对特殊样品环境进行原位研究。”

截至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完成234家单位的1700余项实验课题,帮助材料科学、化学化工、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企业突破技术瓶颈。
7.jpg

深圳诡谷子AI实验室研发的双目视觉立体匹配算法,曾于2022年刷新国际权威排名纪录,算法核心指标位列全球第一。

会上,实验室赵勇博士介绍道,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是“大模型+具身智能”,即先对图片利用SAM提取Mask,然后根据外参和深度图将图像反投影到3D空间,生成实例语义地图,再结合SLAM+GPT进行自身运动与完成相应的任务。
8.jpg

东莞市科创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经理丁伟明从投融资角度分享,介绍了独特的“2+N+X”科创基金体系、股权投资的工作流程及企业获得融资的必要准备,帮助科技工作者用好金融工具。

引入金融活水,五个科创项目登台路演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企业与资本机构的对接,东莞市科技工作者之家邀请了来自新材料、人工智能、夜间成像、锂电池回收领域的5个创业团队和风投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来到现场,通过企业路演、投资专家提问的形式,搭建面对面沟通渠道,巧解融资难题。
9.jpg

路演现场气氛活跃,来自中科金沅(广东)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的杨雄宇博士拿着点火器、温度测量仪和一个小方片上场,瞬间吸引了台下投资专家和观众的注意。他先用点火器对准小方片烧了几秒,再让观众协助帮忙测量小方片两面的温度,结果两侧温度相差一百多度,随后开始正式路演。

这个小方片便是杨雄宇本次路演的主角——类陶瓷纳米复合超导材料,这是一款热学超导材料,能够通过材料控制热流走向,使得材料两侧温度达到大幅差异,既可以散热性,也可以聚热。这款材料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建筑节能降耗、航天长征耐高温配件制造、半导体和IC散热等领域。
10.jpg

如何才能在黑夜得到明亮似白昼的成像效果?深圳市纳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梁博荣在他的路演项目“夜间成像技术”中给出了答案。他带来了最新的夜间成像技术“微光全真彩色成像”,这种成像技在夜间可以清晰地看到观测物,“举个例子,它像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那样的一种飞跃,这是夜间成像技术的一次变革。”杨博说道。

丁伟明认为,本次路演项目技术新颖,类型多元,“我已经加了几位创始人的微信,会后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判和对接。”

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