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项】第三届东莞“小院士峰会”分组选拔,认定32名“小院士培养对象”

发布日期:2024-12-13 作者:市科协 来源:东莞少年宫 浏览次数:291

近日,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项目——第三届东莞“小院士峰会”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活动分组研讨选拔在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最终中学组和小学组各有16名选手脱颖而出,被认定为第三届“小院士培养对象”。
19.jpg      经审核与初评,共有100名来自我市不同学校的青少年入围此次活动,其中小学组56名,中学组44名。活动分中学组和小学组多批次进行,选手们通过“自我展示”、“选手互动”和“专家问辩”三个环节,全面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展现自我风采。
20.jpg
      选手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展板、直观展示的实物以及动态解说的PPT演示,介绍自己的科技创新作品,展现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批次选手之间展开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提问与解答。他们不仅就各自作品中的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如某个算法的优化路径、材料选择背后的考量以及实现特定功能的关键步骤,还就创新点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这一环节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能量,选手们通过相互启发,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了自己的作品质量,也为后续的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家们根据选手们的作品进行提问,选手们则需要迅速思考并作出回答。这一环节不仅考察了选手们的专业知识储备,更考验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对选手们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
      活动现场,中学组的选手们带来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创新作品。如东城中学庄宇恒同学关注特殊人群,带来一款基于物联网的盲人智能拐杖,能感知环境、智能避障与导航使得视觉受损的人士进行独立行动,提高他们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性。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的邹佳颖同学则展示了她的“利用对向气流发电和视觉检测实现高速路车祸预警系统”项目,利用对向气流发电技术实现自供电,结合视觉检测系统,对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行驶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
      小学组的比赛同样精彩纷呈。东莞市寮步镇香城小学王子骁同学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并预警水位变化,能够有效解决地下车库积水问题,保障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减少因水淹造成的损失。东莞外国语学校的彭誉涛同学的“基于 MQTT 物联网的电动车智能充电系统” 结合了物联网技术与MQTT协议的优势,使电动车的充电更加便捷、安全、高效。
      专家团成员肖小亮、麦强、唐路胜纷纷表示,“小院士”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的选手互动环节让孩子们从旁听者变成参与者,让导师有了更充裕的时间观察学生,跟演讲和答辩形成互补,孩子们也能更好思考和学习提问,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21.jpg
      第三届东莞“小院士峰会”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活动后续将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延续活动。这些活动将充分利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独特优势,联动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及南方科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资源,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深度报告与科技创新培训。同时,通过实施“双师制”,聘请校外科技教育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科技专题研究性学习。此外,活动还将涵盖高校研学、小院士高峰论坛及深造培养等多个环节,旨在全面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潜能,为培养未来科技精英搭建广阔舞台。